Home More about Joomla! 人體醫學 助研抗生素 3學者奪化學獎 揭細胞製造蛋白質機制
助研抗生素 3學者奪化學獎 揭細胞製造蛋白質機制 PDF Print E-mail
Written by Y.C.Wong   
Monday, 18 October 2010 13:56

【明報專訊】今年諾 貝爾化學獎由3名繪製出細胞核糖體(ribosome)立體模型的科學家奪得,他們分別是以色列 女科學家約納特、印裔美籍科學家拉馬克里希南和美國科學家施泰茨。評審團稱讚3人的研究,顯示了不同抗生素如何抑制核糖體功能,有助研發新的抗生素,減輕 人類病痛,拯救生命。

核糖體「翻譯」DNA指令密碼

核糖體是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工廠」,負責將DNA所含有的各種指令「翻譯」出來,以製造任務不同的蛋白質。人體內有數萬種不同的蛋白質,例如用於輸送氧氣的血紅蛋白、免疫系統中的抗體、胰島素等激素、皮膚的膠原質或者分解糖的酶等,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形式與功能,在化學層面上構建並控制著生命體。DNA存儲大量「指令」信息,能引導生物的發育和生命機能運作,但DNA所含的指令,必須經核糖體的翻譯,才能明確無誤地執行

今屆3名得主利用X光晶體學技術(X-ray crystallography),繪製出由數十萬粒原子組成的核糖體的立體模型,令其他研究員可以掌握核糖體運作機理,研製抗生素。評審團稱,現在許多抗生素都是透過抑制細菌的核糖體功能,殺菌治病,「這解釋了為何核糖體對研製新抗生素如此重要」。

完成「生命之源」最後拼圖

70歲的約納特是化學獎歷來第4位女得主, 她得悉喜訊後表示「發夢也想不到」。57歲的拉馬克里希南接獲通知時,以為是朋友的惡作劇,「我還讚他的瑞典口音說得好」。對於獲獎,他謙虛地說﹕「我們 只是帶領研究隊伍,許多令我們得出研究結果的構思,都是由優秀學生及研究生所做,我們只是代表所有人的努力。」69歲的施泰茨則說,他接到電話時正準備到 健身室,「來電者叫我不要做運動,因之後會有很多電話」。

今屆3名化學獎得主並不像多數得主那樣合作 取得研究成果,而是各自研究,於2000年幾乎同時發表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與1962年醫學獎得主沃森(James Watson)等人以及2006年化學獎得主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的研究成果一脈相承。沃森等人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科恩伯格則發現了DNA攜帶的信息如何被複製、傳遞到核糖體。諾獎評審團主席 說:「現在(有關生命之源)的最後一塊拼圖,即了解蛋白質如何製造,都加上去了。」

路透社/法新社/新華社

 
Copyright © 2024 WiseBi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Joomla! is Free Software released under the GNU/GP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