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re about Joomla! 人體醫學 胖童長大易骨質疏鬆 發育期骨質密度偏低
胖童長大易骨質疏鬆 發育期骨質密度偏低 PDF Print E-mail
Written by Y.C.Wong   
Monday, 01 November 2010 13:50

【明報專訊】肥胖兒童的家長除了擔心子女自尊心低落及長大後患上心臟病與糖尿病等疾病外,他們將來可能要面對骨質疏鬆症的患病風險。最新一期《香港兒科醫學雜誌》刊出中文大學的研究,當中指出男童愈肥胖,骨質密度愈低,長遠恐怕增加因患骨質疏鬆症而骨折的問題

香港醫學會會董兼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稱,骨質密度隨著成長而逐漸上升,並於20多歲到達高峰,之後逐漸下滑。若發育期的骨質密度較一般人低,高峰期的骨質便不如其他人般,日後患上骨質疏鬆症以至骨折的風險便增加。

跌倒未能翻身卸力 前臂骨折多

他又稱,從臨床上觀察,肥胖兒童前臂骨折也較體重正常的兒童多,除了因為胖童的骨質密度未必及得上後者外,也因他們活動起來較笨拙,就算跌倒也未能翻身卸力,全身體重便在觸地的一刻聚集於支撐身體的前臂,繼而骨折,並需要打石膏輔助癒合。

除了骨質疏鬆症及骨折外,肥胖兒童長大後,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也相繼增加,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以至癌症等。馮宜亮說﹕「兒童肥胖有如棋局錯行了第一步,日後牽扯出一連串的健康問題,再也難以收拾。」

多運動控制體重增骨質密度

他稱,本來運動既可控制體重,又可增加骨質密度,一舉解決肥胖兒童所面對的過重與骨質密度偏低的問題,可是他們一運動便滿頭大汗又特別辛苦,其他小朋友可能不接受他們一起玩,使他們對運動失去興趣,因而花更多時間坐下來看電視或「打機」,造成骨質密度低及肥胖的惡性循環

不吃雞皮雪糕 白飯減半

「家長要留意子女的肥胖問題。」他建議可從減少食量入手,「分量較平時少三成,集中減少攝取脂肪,例如不吃雞皮及雪糕,白飯由兩碗減至一碗」。他說,家長不必擔心此舉造成營養不良,因為今時今日只有營養過剩的問題。

中大兒科學系的研究共有100名年齡介乎9至17歲的肥胖兒童參與,體重指標(BMI)平均為31。參與的兒童以男孩居多(73人)。

 
Copyright © 2024 WiseBi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Joomla! is Free Software released under the GNU/GPL License.